民乐总被说成是老年人音乐,这是为什么?

  • A+
所属分类:音乐随笔

首先声明二胡教学老师是非常喜欢民乐的。上小学时学习竹笛,上中学时,音乐老师一曲板胡独奏《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就把我的魂勾走了,立即开始学习二胡、板胡。工作后接触到了小提琴、单簧管,又被小提琴曲《梁祝》和《单簧管波尔卡》所吸引,就开始学习这两种乐器。

从二胡教学老师学习民乐和西洋乐器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两种音乐的区别,知道了为什么学过美声唱法的人对民族唱法不屑一顾,也能理解学习钢琴、小提琴的人为什么比学习二胡及其他民族乐器的人多。西洋乐器有其先进的方面,但民乐也有其优越的一面。我国的民乐,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两种音乐在调式与和声学上的区别

西方音乐以大、小调及十二平均律为主,非常注重和声学、配器、复调等。从巴洛克时期的多声部音乐到古典主义主调音乐开始,一系列音乐理论,从十二平均律角度出发,规范的和声走向:主——下属——属——主,和弦的配置如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等,其最大特点是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解决,这也是音乐进行的主要动力;

民乐总被说成是老年人音乐,这是为什么?

中国民乐都是以五声调式为主。有人评论中国的民乐“像飘在空中的线”。的确,古代的民乐基本都是以旋律为主。

民乐总被说成是老年人音乐,这是为什么?

古琴、二胡等基本都是单个演奏,曲目如《寒鸦戏水》,《二泉映月》,《梧桐雨》等等。西方和声学套用到五声调式中有时候会很尖锐,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以1、2、3、5、6五个音为主,4和7偶尔作为经过音或者变化音运用,其不和谐性质不得不被其他音所代替。和声走向也会根据和弦结构而变化,不能严格按照原来的格式进行,和西洋大、小调有着很大的区别。

正在走向世界的民乐

曾几何时,我们的民乐确实局限在民间红白喜事,扭秧歌,唱大戏的伴奏,登不了大雅之堂。年轻人接受不了老头拉二胡唱京戏,认为是“腐朽”的东西。唢呐一响起,有人就感觉遇到红白喜事了等等。

 

民乐总被说成是老年人音乐,这是为什么?

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民乐“飘在空中的线”经过和声、配器等科学的处理,也像插上了翅膀,随着国家提倡国学的兴起,民乐也一天天活跃起来了,学习民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民乐努力奋斗的音乐大师层出不穷,一大批经典民乐作品陆续诞生,如《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国家也组建了民族乐团,维也纳金色大厅也留下了中国民乐的足迹。

民乐总被说成是老年人音乐,这是为什么?

当然,民乐要发展,道路还很长,作为音乐爱好者,有责任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尽到自己的义务。

二胡教学老师认为民乐根深蒂固,为什么人老了都喜欢起民乐了,老人也曾年轻过,而年轻时都不怎么喜欢民乐,原因就是民乐的“根太深”,当人老了后,就爱回忆自己的过去,而民乐最能让人回味无穷,一曲《高山流水》让我们想起知己或知音;一曲《梅花三弄》也许能回忆起自己的爱情故事。每个人欣赏民乐的感觉都不尽相同,个中滋味用语言表达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听民乐被说成听老年人音乐的原因。

www.52erhu.com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